我国 otc 交易平台:非法属性与潜在风险
我国对虚拟货币 otc 交易的监管态度始终明确且严格。2021 年 9 月,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门联合发布《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》,明确指出虚拟货币兑换、交易等活动均属非法金融活动,任何为客户提供虚拟货币与人民币之间兑换服务的 otc 平台,都在被严禁之列。此后,相关部门持续开展整治行动,国内曾活跃的 otc 交易平台纷纷停止服务或转向境外,目前境内已无合法合规的虚拟货币 otc 交易平台。
非法 otc 交易平台往往通过隐蔽方式运营,如利用社交软件群组引导用户跳转至境外网站完成交易,或伪装成 “数字资产服务平台” 规避监管。这些平台缺乏资金安全保障,用户资金一旦转入,可能面临平台卷款跑路的风险。2023 年,某地警方破获一起非法 otc 平台诈骗案,涉案平台以 “低手续费、即时到账” 为诱饵吸引用户,在积累大量资金后突然关闭网站,导致数千名投资者损失超亿元,且由于交易本身不合法,受害者难以通过法律途径追回损失。
从风险角度看,otc 交易平台是洗钱、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发领域。不法分子利用平台的匿名性和跨境特性,将非法所得通过虚拟货币兑换为法币,逃避监管部门追查。例如,某跨境赌博团伙通过非法 otc 平台,将赌资转化为比特币后再兑换成人民币,涉案金额高达数十亿元,严重扰乱了金融秩序。此外,用户在非法 otc 平台交易时,还可能遭遇虚假交易、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,平台常以 “账户冻结”“风控审核” 为由拖延或拒绝提现,侵害用户权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