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eFAI,作为去中心化金融(DeFi)与人工智能(AI)融合的新兴领域,正逐渐走进大众视野。但在探讨 DeFAI 在中国的合法性时,需从多维度深入剖析。
从技术概念来讲,DeFAI 旨在利用 AI 的强大计算与数据分析能力,提升 DeFi 项目的效率和安全性,简化复杂操作流程,降低用户参与门槛。例如,用户通过自然语言指令,AI 就能自动完成跨链转账、交易、质押等操作,这一创新模式让金融交互更加便捷。然而,这种便捷背后却隐藏着诸多法律风险。
在中国,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被明确界定为非法金融活动。DeFAI 依托的 DeFi 体系,常涉及虚拟货币的交易、借贷、质押等操作。尽管 DeFAI 可能强调其在操作流程、风险控制等方面引入 AI 技术后的革新,但只要核心业务涉及虚拟货币流转,就难以符合中国现行法律规定。以某些 DeFAI 项目为例,其打着 “AI + 金融创新” 旗号,开展虚拟货币质押借贷服务,承诺高额年化收益,这类行为与中国打击虚拟货币炒作、防范金融风险的政策背道而驰,极易引发投资者资产损失,扰乱金融秩序。
从监管层面看,中国对金融行业监管严格,目的在于维护金融稳定、保护投资者权益。DeFAI 项目由于其去中心化、跨国界、技术复杂等特性,监管难度较大。一旦出现项目方跑路、智能合约漏洞被攻击、市场操纵等问题,投资者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。同时,部分不法分子可能利用 DeFAI 概念进行非法集资、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,如一些项目以 “国家背书”“稳赚不赔” 为噱头,发行虚拟代币,承诺超高年化收益,吸引公众投资,实则是庞氏骗局。
目前,中国尚未有法律法规明确认可 DeFAI 的合法地位,其在运营过程中面临诸多法律障碍。投资者在面对 DeFAI 项目时,务必保持高度警惕,充分认识其中的法律风险,切勿盲目跟风参与,以免遭受财产损失。